鸟瞰托克扎克镇一角(2020年6月18日摄)
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党员服务队在帮助村民收拾院落,发展庭院经济(2019年4月14日摄)
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村民用歌声赞美幸福生活(2020年6月18日摄)
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做课间操(2020年6月18日摄)
村民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服装加工合作社生产服装(2016年4月26日摄)
“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事,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我祝愿你们在党的政策扶持下生活得更加幸福。”
“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
……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时,来到疏附县托克扎克镇。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镌刻在了托克扎克镇干部群众的心坎上。
托克扎克镇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稳定脱贫奔小康步伐,探索富民强村的新路子,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0元。
从地图上看,小镇托克扎克像一艘舰船,湾泊于帕米尔高原下。
因是疏附县政府所在地,距喀什市仅15公里,托克扎克镇不缺巴扎式热闹,但缺富庶。南疆三地州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疏附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托克扎克即便在《西域同文志》中有“地丰人富”释义,而用脚步丈量过脱贫攻坚路的干部、亲身体验了脱贫致富的群众都知道,释义不过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托克扎克,如何克贫?在这个1958年便设立的城镇,一茬茬干部或多或少思考过、探索过。思路渐渐明晰,是全国吹响脱贫攻坚号角后;干劲越来越足,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后。
让托克扎克镇农民最为骄傲和自豪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时来到了这里。这里于2016年整体脱贫,如今,总书记去过的村子、学校,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打卡地。
久困
走在平坦整洁的柏油路上,绿化带、安居房、文化广场、创业巴扎、车流人流、菜园果园目不暇接。库热什·艾麦提觉得,眼前的一切景致是看不够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
2006年至2011年,库热什在托克扎克镇当镇长。近几年,他每次到托克扎克镇农村调研,感觉熟悉又陌生。
“人均一亩田,勉强能温饱”是南疆贫困县不少农民生活的写照,托克扎克镇农民人均耕地一亩。在疏附县偏远乡村长大的库热什,原想着托克扎克的农民住在城关,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到了这里后,他发现不少农户的日常生活依然是“一块干馕一碗水”,很多老人一辈子没去过喀什市。
出不了门,归结为一个“穷”字。村里村外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没有农机,农活全靠人力畜力。最重要的是口袋里没钱。
库热什回忆,那时候,缺少资金项目,缺乏扶贫思路、扶贫标准和扶贫措施。乡村干部干的往往是督促农民什么时候割麦子、什么时候收玉米,怎样解决灌溉缺水、拱棚推广等问题。
库热什在托克扎克镇肖古孜村蹲点时,看到的是村里没有产业,农民年年种植传统作物,拿自产粮食当来年种子。“科技之冬”培训,限于讲些常用知识,全镇农民年均增收才二三百元。
造成农民长期受困于贫穷的,还有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2009年,托克扎克镇组织一批农民到广东务工,库热什等多名干部和医务人员全程保障。“到了广东后,当地政府非常热情,务工企业也关怀备至。令人失望的是,一些务工人员抱着去玩耍的目的,没几天就跑回来了。”库热什说。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些年,任疏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库热什深切体会到,小康不是喊出来的,是党带领群众干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南疆虽然地处边远,但享受的扶贫惠民政策更多。
库热什没有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工作时,会来到托克扎克镇。从那以后,托克扎克镇天天在变化,分管教科文卫工作的他,号召全县中小学生到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接受感恩教育,邀请各地朋友到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参观。向记者介绍托克扎克镇每一方面的变化时,他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苦干
每隔一两个月,疏附县吾库萨克镇镇长阿依古丽·克热穆都会“重游故里”,一个人到相邻的托克扎克镇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到了阿亚格曼干村,她必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此考察的足迹行走一遍。
“阿依古丽镇长,欢迎啊!”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每次看到阿依古丽登门,都会热情地迎上来。
阿卜都克尤木家的院子收拾得更漂亮了,他家的增收渠道更多了。每次来到这个院子,阿依古丽会感觉时光又回到2014年4月28日。
那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亚格曼干村看望干部群众,在阿卜都克尤木家,总书记详细了解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同乡村干部和村民拉家常,一旁的翻译正是时任托克扎克镇镇长的阿依古丽。
“那次近距离接触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一生的荣幸。也是从那时起,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干部群众,深切领会了‘苦干实干’的内涵。现在,我办公桌上还摆着和总书记交流的照片,只为铭记党恩,牢记嘱托。”阿依古丽说。
2012年3月,33岁的阿依古丽调任托克扎克镇镇长时,一些朋友替她捏把汗:“县城中心的镇不好干,你一个女同志过去,工作难度肯定大。”
具体到扶贫工作,阿依古丽很快碰到了“硬钉子”。推广西瓜、甜瓜双膜种植技术,农民不愿接受,她带领干部分片包干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
拥有5000多人的阿亚格曼干村是全镇最大的村,阿依古丽主动到这个村蹲点。2013年,村里要修一条防渗渠,阿依古丽与工程承包方说定,要优先雇用本村劳动力。她先后让村支书和村民小组长去找人,找了几天,干活的人还是凑不够。
看到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闲在家里,穷得白天啃馕喝水,晚上吃顿汤饭,一家人衣着破旧,阿依古丽急在心里。她到各村民小组逐一开会,动员村民干起来。
和农民打交道过程中,阿依古丽发现,很多农民生活条件差,但没有意识到要改变贫穷,认为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无论扎扫把到巴扎上卖,还是出门打零工,能挣多少算多少。至于发展、增收,那是干部该做的事。
“不行,我要带头干,农民在哪我在哪。”阿依古丽打定主意。农民防洪、清渠、建房,她到现场领着干。这种苦干方式拉近了干群关系,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推进,脱贫效果开始显现。
2015年2月,阿依古丽被调到吾库萨克镇工作。政策的春风、积累的经验、满腔的自信,已让她感受到了“今天付出辛苦,明天就有收获”。
攻坚
春节期间,艾山江·吐尔一天也没有休息。白天黑夜连轴转,他已成习惯。从2018年1月到托克扎克镇任镇长那天起,他从没想过托克扎克镇已经脱贫了,脱贫攻坚的担子可以轻一些。
托克扎克镇下辖10个社区、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有3500余户12600余人。农村“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得到解决,“五通七有”方面全部达标,“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进,“十大工程”分步实施……脱贫成果的显现,让城乡差距越来越小。
“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不比城里人差。干部和农民在一起,看不出来谁是干部、谁是农民。”艾山江说。前不久,他到肖古孜村看望吾拉音·亚生、艾赛力汗·吐拉克等几户结对认亲户,以前的这些“穷亲戚”把他让进宽敞舒适的安居房里,给他算着脱贫前后的民生账和增收账。
看着亲戚们脱贫后的幸福笑容,艾山江想起这两年“克贫中之贫,攻坚中之坚”的艰辛。肖古孜村有598户,其中贫困户232户,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城拔寨的决战阶段,脱贫任务愈发繁重,但越是在这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
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既美化了庭院,又让农民多了一条增收渠道。剩下的贫困户,家中基本没有劳动力,拆除老旧的土坯房,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运出去,贫困户束手无策,艾山江就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清运建筑垃圾。当村里焕然一新后,他和志愿者都瘦了一圈。
“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事,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我祝愿你们在党的政策扶持下生活得更加幸福。”
“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
……
习近平总书记情牵新疆的殷殷嘱托和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陈列在托克扎克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内,也镌刻在了托克扎克镇干部群众的心坎上。这几年,在脱贫攻坚最后的冲刺阶段,奋战在全镇脱贫攻坚一线的各支力量,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形成合力。
前不久,托克扎克镇伊什来木其村召开了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2020年度分红大会,222户脱贫户共领到44.4万元分红。领到4080元分红的阿里木·乌布里激动地说:“我家养殖‘沙枣鸡’,驻村工作队帮了大忙,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工作队。”
自治区党委党校驻伊什来木其村“访惠聚”工作队原队长、第一书记张卫兵介绍,2017年以来,工作队积极为伊什来木其村谋划产业发展,结合本村1200亩沙枣林实际,与村“两委”协商,将饲养“沙枣鸡”作为本村的主导产业。2018年,“沙枣鸡”作为精准扶贫项目亮相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2019年、2020年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与托克扎克镇6个村签订了投资合作经营协议书,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