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喀什地区有4个贫困县要摘帽、293个贫困村要退出、7.72万人要脱贫,分别占全疆的40%、52.4%和46.6%,剩余的都是坚中之坚、困中之困,完成难度很大。同时,有8个县市、1250个村、111.85万人口需要巩固提升,有7.16万搬迁群众和24.41万人的脱贫监测户、边缘户需要强化帮扶,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外出务工收入减少,2019年全地区34.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涉及77%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的52%来自外出务工,因疫情防控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困难,约20万通过二三产业实现稳定就业创业的贫困人口,疫情防控期间大都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至少有1个多月没有收入,对在三产服务业就业创业的人员冲击更大,容易形成生活困难,增加返贫压力;扶贫项目推进受阻,部分项目无法按期推进,开工时间延期,后续项目安排推迟,影响项目的完成时限和效益发挥;扶贫产品外销困难,储藏能力有限,部分林果产品积压,市场销售不畅,产业扶贫效益不能得到有效实现,返贫风险增大;帮扶工作相对滞后,各级帮扶干部和部分“访惠聚”驻村干部不能按时到岗,正常进村入户开展帮扶。虽然目前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疫情影响并未完全消除,仍面临不小挑战。
喀什地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年内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坚决确保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第一,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抓学习、提高认识,召开地委委员、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上来,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紧迫感。抓贯彻、制定方案,按照党中央“六个精准”和自治区党委“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的要求,细化4个县摘帽、8个县市巩固提升、挂牌督战、“一户一策”等实施方案,下发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若干意见。抓督战、迅速推进,积极配合自治区领导抓好督县工作,安排地厅级和县处级领导重点督战293个未退出村,对已退出村及一般村也实行挂牌督战,保持原有包联帮扶关系不变,做到所有贫困户和边缘户都有人帮扶、所有村都有地县乡领导督战,9名地厅级干部带队逐村巡回督战,组建指导组对脱贫攻坚工作全程指导,成立工作专班驻县指导帮扶,安排帮扶干部深入开展入户走访,逐户逐人精准摸排,形成地县乡领导包村、各级干部包户督战的强大攻势。抓指导、以点带面,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带队深入贫困村解剖麻雀、调研指导、现场督战、以点带面,及时部署推进各项工作。抓梳理、兑现政策,组织对各类扶贫开发政策进行梳理,推动政策措施精准兑现到位。
第二,重点推进就业实现人人有事干。采取全面摸排、开发岗位、精准匹配、监测帮扶的方式,力争3月底前实现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目标。第一步,以村为单位,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般户就业、创业、产业、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完善档案、挂图作战。第二步,坚持以产业就业为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一产在保护地蔬菜种植、高效林果生产、现代畜牧养殖、特色规模经营、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初加工和土地流转、牲畜托养等方面挖掘就业潜力,二产在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园区企业、乡村生产车间就业、扩大建筑业吸纳普工规模上下功夫,三产在发展农村集贸市场、十小店铺、净菜中心、电商平台、乡村旅游、商贸流通等方面增加就业创业容量,安排专班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做好第一批1.9万人向北疆有组织转移就业工作,发挥东西部协作扶贫、对口援疆、中央和自治区定点帮扶单位、北疆经济强县对口帮扶的作用,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吸纳当地普工不得低于90%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短期和托底长期公益性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三步,按照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特殊困难家庭、已脱贫户和一般户中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人员的顺序,坚持全地区“一盘棋”,加强岗位统筹衔接,地县乡村上下联动、抓好对接,因人因需安排就业岗位,精准落实到户到人,构建每个劳动力一个主业和两三个副业的复合型就业增收格局,使以就业为主业的劳动力年工资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以种养业为主业的劳动力纯收入至少达到1万元以上,做到致富有门路、人人有活干、月月有收入,实现以业脱贫、以业增收、以业稳人、以业安人的目标。第四步,健全完善脱贫返贫、就业失业、脱贫攻坚防风险三大监测机制,因户因人及时跟进,防止返贫致贫和漏管失业。经过摸排,全地区第一批优先需要解决就业的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中有劳动力11.9万人,其中已就业6.7万人,未就业5.2万人,已完成人岗匹配,正在陆续上岗。
第三,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把扶贫资金的近50%扶持发展产业,实施一批当期受益的增收项目,将春提前、秋延后保护地蔬菜扩大到110万亩,落实三年攻坚期内贫困户、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人均一只生产母畜,补植补造林果业423万株和新定植鲜果60万亩。因地制宜推进农民合作社、保鲜库、畜牧良种繁育中心和养殖小区、乡村生产车间、庭院经济建设,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分享扶贫产业链和价值链收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盘活现有保鲜库,引导合作社从事农产品初加工,年内实现90%以上果蔬初加工,更好发挥扶贫产业作用。将清理出来的401.68万亩土地收益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脱贫攻坚,通过贫困户自种、土地流转和股权分红方式,用企业承包收益设立产业引导资金,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建设一批保鲜仓储、冷链物流、农贸市场和居住小区便民店,落实保护价托市收购政策,完善“村有合作社、乡有分拣中心、县有配送中心、地区有集散分流中心”的电商销售平台,以国有昆仑公司为主体,以民营企业为支撑,依托对口援疆省市和新疆果业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第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两个不变”要求,持续强化对已摘帽县、退出村、脱贫人口的后续帮扶,防止脱贫返贫。对易地搬迁群众重点分类扶持就业创业和发展产业,保障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脱贫、逐步能致富。
第五,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力争5月底完成伽师县1.53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工程、7月初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上半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清零,实现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庭院整治和庭院经济、村容村貌整治、无劳动能力家庭兜底保障和重大疾病、慢性病、精神病、地方病、传染病防治以及行政村“五通七有”七个全覆盖。
第六,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在原来确定的638个扶贫项目基础上,为克服疫情影响,优化为1457个,计划投入资金134.96亿元,采取以工代赈、项目执行到乡村等方式,就地组织贫困劳动力和特殊困难群体参与实施,尽快提高开工率,力争4月中旬全部开工建设,6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截至3月10日,已开工建设728个,开工率50%,解决贫困户就业4.02万人。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公示、绩效目标评价、分级调度和闭环式管理制度,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第七,建立监测帮扶机制。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早阻断,依托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围绕因学、因病、因残、因灾、因失业、因婚变、因意外事故等返贫致贫因素,坚持各村每周采集一次、每半个月比对一次、各县市每月监测一次、地区每月调度核查一次,对照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指标,分别用绿色、黄色、橙色、红色进行标记,通过动态更新、滚动比对、弹屏预警,把有返贫风险和致贫隐患的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对在纺织服装企业的6.8万人就业风险问题,已提前制定预案,通过多元化途径予以化解,防止因失业返贫致贫。
第八,狠抓问题整改落实。把中央巡视“回头看”、成效考核和上级监督检查反馈的问题,与大排查问题结合起来,一体推进、一体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及时约谈提醒,确保所有问题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杜绝整改问题再次发生,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第九,扎实开展普查工作。成立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专班,加强培训,保障经费,积极配合自治区抓好泽普县普查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开,不停顿地查风险、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
第十,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在抓好外防输入的同时,全面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组建地县工作专班,落实“一企一策一套班子”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企业人员、运输、资金等难题,全地区1406户工业企业已开工1060户、开工率75.4%,复工7.6万人、复工率58.4%,力争3月底4月初全面实现复工复产。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确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93项,已开工复工167个,计划3月底前开工691个,抓住中央应对疫情扩大专项债券资金发行规模机遇,积极谋划一批公共卫生、乡村环境治理、物资储备等项目。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春耕备耕和农机具检修维护工作全面完成,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坚决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大力改进帮扶方式,利用旅游、消费、产业等市场化扶贫方式,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帮扶机制,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市场、参与项目,依靠自己的双手摘掉穷帽、斩断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