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保障可持续 幸福生活稳当当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8.3亿元,落地项目带动新增就业4.25万人;构建“一县一特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前三季度,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8%……这是2021年新疆喀什地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鸟瞰喀什地区叶城县阿克塔什镇(无人机拍摄)。(摄影:马甲兵)
防返贫监测预警全覆盖
“今年6月,我丈夫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我带着两个孩子今后该怎么办?”12月4日,莎车县恰尔巴格乡库特其村村民努尔曼·加马力回忆起家里发生的变故眼角泛红。
努尔曼没想到,她的困难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我们通过动态监测,识别到她家为突发严重困难户。丈夫去世导致这一家没了收入,我们在村里的养老院帮她找了一份工作,并申请了临时救助金3000元。目前,她家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该村乡村振兴专干梁令利说。
这一年,喀什地区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易返贫致贫人口识别认定和精准帮扶。
喀什地区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亚森·图尔荪告诉记者,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喀什地区采取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社会信息补充“四位一体”方式,进行动态监测。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规模性防返贫底线。
就业渠道更多元
村民在喀什地区叶城县阿克塔什镇的产业园区就业(9月23日摄)。(摄影:王臻)
在英吉沙县城关乡矿却勒村,村民古再丽努尔·麦麦提正在自家蔬菜大棚里忙着采收大白菜;在巴楚县国合鸽业有限公司肉鸽养殖基地,多来提巴格乡库木且克勒村村民麦尔丹·吐尔逊正在喂养肉鸽、查看鸽子生长发育情况;在疏勒县馕产业园里,巴仁乡纳丘克村村民买买提·居买正在馕坑前专心打馕……
2021年,喀什地区在各县市分别培育1至2个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构建“一县一特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重点实施四大农业产业培育工程,扶持发展150万亩蔬菜基地、150万亩鲜果基地、150万只肉羊基地和1.5亿只(羽)家禽基地建设。
“今年种的黄瓜,到现在已经卖了2茬,除去2万元成本,纯收入达2万元。”叶城县阿克塔什镇瓦勒瓦村村民阿依努尔·库尔班说。
2019年,阿依努尔搬到阿克塔什镇后一直在阿克塔什镇设施农业基地的蔬菜大棚里学习蔬菜种植技术。2021年年初,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在设施农业基地以每座每年5500元的价格承包了两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
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1262座、拱棚1800座,解决1600名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申报700座日光温室大棚项目,预计能再解决500人就业。”叶城县阿克塔什镇党委副书记齐福宝说。
亚森说,2021年,喀什地区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36.17万人,帮助脱贫及边缘易致贫劳动力全部实现“一人一岗”,就业渠道更多元,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喀什地区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托万克库拉村村民在捕捞螃蟹(10月2日摄)。(摄影:汤永)
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走进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镇托库勒村,只见一排排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有花园,院里有葡萄长廊,后院有菜园……
“现在我们住在宽敞明亮的安居房里,出门就是柏油路,村里还有幼儿园、文化小广场、商店。”64岁的村民库尔班·玉努斯竖起了大拇指。
托库勒村的土地盐碱度高,2021年,该村在盐碱地上种植了3000棵白蜡树、7000棵白杨树,在提高盐碱地利用率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同时,科学推进生活垃圾及废水处理工作,引导村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乡村人居生活环境,新规划放置了垃圾桶和垃圾船。
如今,行走在喀什地区的乡村,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座座农家小院焕发新颜……一幅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我们一直在努力实现村镇垃圾回收、污水处理、庭院整治、农村厕改、邮政快递、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全覆盖,示范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亚森说,明年,我们计划再选择一批乡镇、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