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疏勒县巴仁乡十六村贯穿着一条长2000余米的水渠,数十条支渠如同枝蔓向外辐射延伸,总长约15公里。十六村耕地的灌溉用水都要引自这条被称做“连心渠”的水渠。这水渠连结的不仅是水与土地,更是它背后的官兵与十六村村民深情厚谊。
阿依努尔·伊斯马伊力,女,维吾尔族,巴仁乡克其其16村农民,加强民族团结实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她嘴边常挂着“各族人民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2020年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批准疏勒县等12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在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日子,疏勒县巴仁乡十六村的维吾尔族大娘阿依努尔拨通了新疆军区某火力团团长苏志发的电话,分享这一喜讯。
在一个泛黄的小本子上,阿依努尔记着这个团队8任团长的联系方式。刘明申、任亚新、王凤林、魏江力、王登良、蒲继生、奚伟、苏志发,每一个名字都是老人温暖的记忆:“我能记住他们的电话,却记不住他们为我这个家,为我们这个村子做的好事……”
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阿依努尔大娘常念叨:“解放军的恩情,就像藤上的葡萄,看得见、数不清。”富裕起来的村民把写着“发展依靠共产党、致富感谢解放军”的牌匾挂在村委会大门口,而8任团长带领官兵接续帮扶维吾尔族乡亲的故事,在当地早已传为佳话。
2011年4月19日,老团长刘明申带着妻子常香在离开团队18年后,又一次专程回来看望自己结对帮扶的维吾尔族大嫂阿依努尔。“我们两家是兄弟般的关系,只有搞好小家之间的团结,才能搞好国家这个大家的团结。”看着阿依努尔红光满面、住着5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刘明申感到非常欣慰。他深情地说:“实践我军宗旨就是要一诺重千斤。”
时光回到1968年7月,入伍刚4个月的刘明申与所在排的战友们来到一墙之隔的十六村帮助村民收割麦子。凭借学到的常用维吾尔语,19岁的刘明申认识了阿依努尔一家。当刘明申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要搞好民族团结”等思想说出来时,得到了阿依努尔的赞同。由于阿依努尔一家生活极为困难,刘明申承诺一起挑起照顾他们一家人的义务。从那以后,刘明申的津贴多半用在了阿依努尔家,缺粮时送粮,病了送药,春种秋收帮助出工。
在该团的帮助下,阿依努尔一家与全村一样,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而阿依努尔的丈夫肉孜·托乎提却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刘明申把他接到团卫生队治疗,按照医生的嘱咐指导阿依努尔给肉孜·托乎提做营养餐,一做就是3个多月。1990年,刘明申调往内地任职。阿依努尔一家特意用维汉两种文字做了面锦旗,与20多名乡亲敲锣打鼓送到该团。分别之际,刘明申一手拉着阿依努尔的手,一手拉着新任团长任亚新的手,动情地说:“维吾尔族与新疆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搞好民族团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让我们共同承诺:照顾肉孜·托乎提一家的生活,作为今后每任团长的接力棒传下去,直到他家脱贫致富为止。否则,决不放弃!”
1993年夏天,任亚新因为带部队在野外驻训有半个多月没登阿依努尔的家门,当他得知肉孜·托乎提病情加重时便赶了过去。为了解决村里不通电话的难题,又便于与阿依努尔一家联系,任亚新带领官兵连续奋战5天,在驻地邮电局的配合下,为十六村重点帮建家庭接通了电话线路,畅通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
1994年,肉孜·托乎提的病渐趋恶化,不能下床行走,生活要靠妻子阿依努尔照顾。上有一个体弱多病的母亲、下有4个上学的孩子,一家7口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同样患有多种疾病的阿依努尔肩上。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任团长几乎每个礼拜都要上门拜访一次,与村干部商量怎样解决肉孜·托乎提的医疗费、孩子上学的学费和一家人的生活难题,任团长每次都从自己口袋里掏些钱转交给阿依努尔一家。
王凤林当团长的第一天,任亚新与他交接时提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资助阿依努尔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完成学业。“我坚信这是好事,要努力坚持做下去”王凤林说到。
1994年底,十六村在该团官兵的帮助下,大多数村民脱了贫。但由于居住分散,部分农户没有喝上自来水,这其中就有阿依努尔一家。这年,患病多年的肉孜·托乎提病逝了。
王凤林在为肉孜·托乎提办完后事的第二天,就在团党委会上提出给村里打80口压水井,解决村民饮用涝坝水的问题。同时,出动人力车辆,把村里与外界联系的土路改成碎石路。村支书乌斯曼说:“不到两个月,王团长的两条提议就得到了落实。”
1995年夏天的一天晚上11点多,突然下起暴雨,王凤林惦记着阿依努尔家那破旧的住房,叫上群工干事艾尼江驱车赶往阿依努尔家。当王凤林赶到阿依努尔家时,泥糊的屋顶被冲得四处漏水。王凤林立即与艾尼江爬上屋顶,用雨衣、塑料布加石块帮助堵漏。第二天,王凤林又带着20名战士与村里派来的4名大工,用5天时间帮助阿依努尔家盖起了新房。
第四任团长魏江力曾说到:“朋友亲人间兑现一句承诺容易,兑现给群众的承诺,应该是血浓于水的情愫。”当他从王凤林手中接过接力棒时,就暗暗发誓要尽快让阿依努尔一家脱贫致富。
1996年古尔邦节前夕,魏江力带着自己的女儿魏萌来到阿依努尔家,盘腿坐在她家炕上,和她们一家筹划今后的日子,照了“全家福”。第二天,他给阿依努尔家送去丰盛的年货和孩子们上学的费用,第三天又送去烤火煤,第四天他让妻子送去特地为孩子们做的4套新衣服。
为了帮助阿依努尔一家彻底脱贫,王登良提出发展大棚种植,鼓励她的小女儿完成学业,经常到阿依努尔家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很快,一座长20米的大棚在阿依努尔家建起来了。该团还把她家和村民种的菜一起收购,既解决了村民的增收难题,又保证团队蔬菜供应,当年阿依努尔一家大棚种植就增收三四千元。
2002年初夏的一天,群工干事艾尔肯告诉王登良,阿依努尔的邻居打来电话说,她与孩子因分家发生矛盾,已经一天多没吃饭了。不等艾尔肯说完,原本要去照顾自己住院的孩子的王登良,便坐车来到阿依努尔家,用了整整一上午,终于解决了母子矛盾,让他们和好如初。事后,阿依努尔逢人便说:“王团长真是大好人,为了我家,他连生病的孩子都不顾,我们母子俩很是惭愧。”
“叔叔,我学习跟不上,不想上学了,想当兵。”一天,王登良刚从驻训地回来,就被阿依努尔的小女儿莱内古丽找到。王登良顾不上休息,耐心地给莱内古丽讲学习的好处,说当兵没有文化也是不能入伍的。在王登良的鼓励下,莱内古丽打消了不上学的念头,继续坚持学业。
蒲继生接任团长后,一直牵挂着阿依努尔一家,他认为真心关爱群众,才能把对党、国家和军队的信任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2004年3月,阿依努尔36岁的大女儿汗左热古丽因突发心脏病去世,蒲继生带着50公斤大米、20公斤羊肉到家里安慰她,并留下群工干事买买提协助女儿家做“乃孜”(出殡,招待亲朋)。“乃孜”刚做完,蒲继生又登门看望阿依努尔大娘,他说:“女儿去世了,不要怕,有我们在,官兵们都是你的儿女,有什么事尽管打电话。”后来,只有阿依努尔的小女儿莱内古丽与母亲生活在一起,2007年结婚到男方家后,就阿依努尔一个人在家。为了不让阿依努尔感到孤单,蒲团长一个月两三次到家里看望阿依努尔,蒲团长的爱人还经常做些可口的羊肉拉面或是羊肉饺子送到家。2013年,老房子所在地被县划为工业园区,住房要搬迁,补偿的2万多元建新房不够,该团又为阿依努尔大娘一家修建了5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和整洁规范的院落。
2004年8月,蒲继生发现阿依努尔的白内障眼疾进一步加重,双眼只能看到1米左右,当即把她送到喀什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手术7天后,蒲继生又把她接到团卫生队治疗。2009年5月底,蒲继生与参谋艾力依明、干事买买提从驻训地刚回团队,他们就来到阿依努尔家,看见阿依努尔穿的鞋破了,便专程赶了十多里路,买了两双崭新的皮鞋。两位民族干部回忆说:“蒲团长说阿依努尔脚板大,专挑底子宽的。我们要付钱,团长不让,说是给他大姐买的。”
十六村村民生活富裕了,但是精神文明也应该相应的得到加强和提升,为此,奚团长又积极和县乡两级协调,投资15万元在十六村的中心位置建起了图书阅览室、露天电影院、葡萄文化长廊、益智健身大道为主要设施的中心文化双拥广场,村民随时可以携家带口前来活动,广场边上还建起了文化卫生便民中心,里面设立了家庭矛盾调解室、法律咨询室、医疗巡诊室、文化展览室,让村民们体验到了真真切切的好处。周末假日广场上人山人海,载歌载舞,喜悦之情洋溢在村民脸上,节假日该团还专门组织官兵和村民们开展联欢活动,使军地文化相融合,军民感情更深厚。如今,广场设施越来越完备、内部环境越来越舒心、村民在边疆就能体验到内地的文明成果,在乡村也能享受到都市的时尚生活。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奚团长在帮助十六村致富的同时,还紧紧抓住教育不放松,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该团先后投入20余万元,为十六村东营第一希望小学修建基础设施,购买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起了藏书达4000余册的图书室,修建了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设立了教职工之家,添置了电视机、DVD机、电脑、打印机等教学设备和文体器材,给双语幼儿园捐赠了课桌、写字板、钢琴、被褥等教学设施和生活用品。不仅如此,该团动员官兵开展“一校十班百生”活动,100名副连以上干部结对每年资助东营小学10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党委常委每人资助一名家庭贫困的学生至初中毕业。该团还选派优秀政工干部担负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利用时间给同学们复习功课、上国防教育讲座。每年开学时,该团都组织干部士官到小学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国防意识和身体素质。
2017年下半年,新任团长苏志发来到团队任职,第一时间就去了十六村看望自家亲戚——阿依努尔大娘。苏团长以前在团队任职时曾到过阿依努尔大娘家中,但是这次再来到阿依努尔家中时,也看到了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虽说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问题也跟着来了,苏团长发现大娘年龄也大了,行动也不方便了,就带着阿依努尔去医院检查,还叮嘱团机关指定专人每天给阿依努尔大娘打电话问候身体情况、每周都要上门拜访。第二天,苏团长又带着亲属来“认亲”,和阿依努尔大娘一同坐着聊天、拉家常。苏团长的女儿苏艺瑶激动地对他说:“爸爸,今年过年,咱家就多了一个和蔼可亲的维族奶奶了。”
去年四月,阿依努尔大娘家翻修住宅,苏团长得知缺少“砖”情况后,给大娘拉了两车砖送了过去。到了冬天,苏团长心系阿依努尔大娘家的冷暖,自己利用休息时间,去市场挑选了取暖用的炉子,考虑到大娘一个人居住,最后选择了既方便又安全的火炉。今年年初,苏团长家属在探望阿依努尔大娘时,看到老人家衣服也有些旧了,又专门买了一套保暖衣服送给了大娘。阿依努尔大娘对苏团长的家属说:“感谢你们,还时不时过来看望我这个老太太,还帮我看病、买衣服,真的我是上辈子修来的福。”
苏团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整理了相关材料,了解十六村近年来发展的状况,与十六村书记及时沟通,积极帮助建强党支部。苏团长注重与村民心与心交流,主动解决他们的困难需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驻地群众就是自己的亲人”。